活進歷史的裡面-專訪朱嘉漢

「即然身在何方全是牢籠,唯一隨意的很有可能,在於裡面的裡面。裡面的裡面,他摺疊起自身,好像摺起報紙一樣,整整的齊齊的。當他專注在哪裡時,一切都很清楚。」

——《裡面的裡面》

前年出版《禮物》,被稱作「新一代文壇小說怪物」的朱嘉漢,在六月時推出長篇小說新作《裡面的裡面》。內容以臺共創黨元首之一的潘欽信為原形,書寫自我家族長年背負的祕辛。故事始於信仔匿藏於大姊潘笑家中的閣樓,正逢舉行葬禮,而順利躲過了憲兵的追捕。在故事當中,這被稱作為「屎溝巷的奇蹟」。

僅花了大約半年的時間,就完成了在資料上如此豐厚的小說。其中單就臺灣共產黨的歷史,在當代因其特殊而未決的定位,成了多數人並不了解的禁地。而對小說家而言,真正開始動筆之前,相關的資料素材自是早已蒐集好的。聊起了自身的家族,以及自己開始怎麼認識到這段歷史,朱嘉漢顯得健談。

「最一開始是家族聚會,大家在討論陳芳明《謝雪紅評傳》裡附錄的照片。」恰如小說中寫的,家族的人靠著記憶拼湊,模模糊糊指出照片中哪個最有可能是潘欽信。按血緣關係算起來,潘欽信是他父親的三舅公。亦即當年匿藏信仔的潘笑,即是朱嘉漢祖父的母親。彼時的他還只是高中生,大約僅知道親族與這段歷史的關聯。真正觸發他開始寫作的契機,是他在二○一五年留法時所遇到的kay。

kay是長年在法國,協助臺灣海外留學生的重要人物之一(相關的資料可參考《裡面的裡面》附錄的〈小說家對話〉)。對朱嘉漢而言,與kay的相處,讓他意識到對於「白色恐怖」記憶的艱難。那些活過威權體制的父執輩們,有些長期未對自身歷史有所理解,有些經歷了巨大的創傷後選擇沉默。即便活下來的人能夠訴說,言談中也有所顧忌。對於被遺忘的歷史,朱嘉漢總有種遲到感。

也尤其,潘欽信相關的研究資料少之又少。作為台共的創始黨員之一,卻鮮少有人注意到他。而在一九三一年全島大逮捕中,潘欽信與謝雪紅雖同屬最高十五年的刑期,但兩人在後世的評價卻也明顯有別。小說中不時出現明顯可辨識的「大寫」人物如簡吉、蔣渭水等,正也凸顯了潘欽信作為被遺忘的「小寫」。

朱嘉漢不僅閱讀史料,也特地詢問相關歷史研究者,想確認家族這段「屎溝巷的奇蹟」究竟是否可能。讓人訝異的是,目前相關資料稀少,確實無有力的證據推翻他們家族的傳說。且即便在將來,若有新的史料能挖出潘欽信的另一條逃亡路徑,那也無妨。因為作為背負著「閣樓內藏有二二八逃犯」祕密的家族,那樣的經驗是確實存在的。「這就是我們的小歷史。」他說。

除了翻找現有的history note,對於家族的口訪仍是重要的。他尋找相關的人士,其中包括了潘欽信的兩個女兒,想追尋更多記憶的可能。不過,並不存在著一般人認為的、那種驚人而得以回應一切的答案。「不要期待會問出什麼。」朱嘉漢表示,「相反的,要從這種問答的形式裡,去捉摸那種感受。」那些沒有說出來的、無法說出來的、不知不覺被遺忘的,早就已經是種意義。對於小說家而言,真正重要的或許還是,探究那些人們心靈的內面。尤其在那些創傷經驗後,人們該如何繼續活下去。

在訪問了潘欽信的後代後,潘欽仁的孫子亦寄了一份貴重的手稿給朱嘉漢,為潘欽仁寫下的回憶錄。小說的第六章以其為原型,描繪臺灣人如何隱藏自己身分,在滿州國見證了各種重大歷史事件。相關遭遇相當離奇,不過朱嘉漢表示,那份回憶錄裡的確充滿了這種似真似偽的事件描述,家族的人也無法辨認是否為真。但小說的這一章確實珍貴,除了映照出兄弟間不同的遭遇,也開啟了當時臺灣人在異地的各種可能。尤其過往習於將滿州國視為偽政權,容易忽略掉其內部複雜的運作關係。朱嘉漢笑著說,希望這部分還可以再田調下去。

小說寫作完後,在他的家族群組裡,獲得了巨大的迴響。不少長輩在看完小說後,又額外補充不少細節,讓朱嘉漢哭笑不得。「這麼多的事情,怎麼不早點跟我說呢!」其中他的父親又回憶起祖父阿寬燒書一事,是如何小心翼翼地、不弄出一點煙地將自己寫作之物給燒盡。那個「無煙地燒書」意象,對小說家而言是何等珍貴的細節,可惜未能在此書寫出。另外他父親也找到了祖父阿寬留學日本時,以稚嫩的文筆,在船上所寫的家書。朱嘉漢興奮地說,這部分將會留給下一篇小說,做為另一種外傳、後記的書寫。

當然,小說終究是虛構的。即便小說角色參照家族人物為原型,但這中間仍有所差別,故不宜將其當作史料來閱讀。作為純粹的小說仍是重要的。如真實中的潘欽信,最後病逝於上海,但對小說家而言,信仔的故事在那窩藏的閣樓裡,既是起點也已是終點。唯有將之視為虛構,小說的意義才能就此發散開來。

「要能夠形成歷史,勢必要對未來有一定的想像,才能夠界定過去發生過的事。換句話說,沒有歷史的人,沒有未來。不被允許有歷史老師的人,不被允許未來。」朱嘉漢這樣說。對於「白色恐怖」、「二二八事件」,他認為必須在這個時代好好處理。因為隨著時間過去,書寫的困難程度,勢必隨著真實經驗的凋零而上升。我們必須避免遺忘,將自己一層又一層地摺疊進去,從裡面的裡面,好好記住。好好地,再把我們的歷史開展下去。